高粱“红”了小山村

2017-09-14 17:37  

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 王欣

9月7日,玉泉河畔,神农架林区宋洛乡梨子坪村种植大户曹荣家的红高粱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10多位乡邻齐上阵,收割、拾穗、脱粒、晾晒“一条龙流水作业”,干脆利落。

2016年,神农架林区政府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和农业转型发展,实施贵州红缨子高粱异地引种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今年,宋洛、下谷、红坪、阳日、新华等5个乡镇作为试点积极扩大红高粱规模化和分散种植。曹荣家的采收,拉开了神农架6000余亩红高粱采收序幕。

扶上马送一程,为高粱增产厚植土壤

初秋时节的神农架林区宋洛乡梨子坪村,250余亩红高粱长势喜人,籽粒饱满的高粱穗子已然变红,像一把把燃烧的火炬,将群山掩映下的小山村点燃。

2015年,作为省定重点贫困村,梨子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9户237人。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全村于2016年整体脱贫出列。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保证持续增收,梨子坪村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全面推广红高粱种植。

“由于村民难以摆脱传统种植模式,未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红高粱增收出现困难。”梨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曹荣说,去年的失利让村民对红高粱种植失去信心。为了重振村民们的积极性,曹荣今年二月份率先流转了104亩村里闲置的土地,再加上自家的自留地,共种植了147亩红高粱。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曹波也流转了87亩土地,种植了105亩红高粱。在曹荣和曹波的大户种植示范下,其他村民也纷纷响应,开始分散种植。

宋洛乡红高粱种植渐成规模,农忙时节雇请的帮工可不少。曹荣说,仅他一户每天就需雇请10余名村民帮忙,所雇请的人一般都优先考虑贫困户。梨子坪1组43岁的村民易正强手部患有残疾,家里有一个女儿正在上高二,为了就近照顾80高龄的双亲,他将自己的1.7亩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有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农忙时不出门在家里帮工一天也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易正强一边给刚采收的红高粱脱粒,一边告诉记者。

为了给红高粱增产厚植土壤,宋洛乡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政府专门聘请亿家鑫福有限公司和专业农技人员为农户种植红高粱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对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红高粱种植大户,乡政府每亩补贴300元;分散种植的每亩补贴200元;亩产量在1000斤以上的种植大户,政府还给予每户1万至2万元的奖励。”宋洛乡经济发展办主任刘昔炳详细解读奖励政策。

引企业“活水”,定向帮扶精准灌溉

粒粒红高粱,滴滴醇酒酿。杯杯润肝肠,人人醉酒香。

据神农架生态酒业有限公司酿造车间主任黄灯芳介绍,贵州红缨子高粱含有青花素,耐蒸煮,耐翻糙,出酒率高,是全国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高粱品种,市场前景广阔。

参照企业生产原料需求,去年年初,神农架生态酒业公司在新华、阳日、宋洛三个乡镇与200多家农户签订了贵州红缨子糯高粱种植协议,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子,并聘请农技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成熟后按高出市面1元(每斤3元)的价格回收。

据统计,2016年,实际收购红高粱248吨,收购金额149.28万元(高粱市场价收购金额99.28万元,企业另行支付种植补贴50万元)。新华、阳日、宋洛三个乡镇试种1000余亩,每户种植5亩,亩产600余斤,户均增收约1万元。

今年,生态酒业有限公司与2000余户农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协议(其中精准扶贫户503户),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预计产量2000吨,将以每斤3元(高出市场价1元/斤)的价格回收。

“今年红高粱亩产量平均在800斤以上,一亩地高粱的收益约是一亩地苞谷收益的3倍还多。”看着堆成小山的高粱,曹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手握订单,销路不愁,还有免费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员全程护航,高粱红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了。”

(责任编辑:李碧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