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胡鑫)7月2日,神农架林投集团在吴家庵中蜂基地启动珍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试点项目,依托林下资源探索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在红花朵吴家庵的林下种植区,记者看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正指导技术人员科学规范操作赤松茸仿野生栽培。按照技术流程,首先将菌种进行分离处理,使用专用营养液浸润刺激菌种播种后快速萌发;随后在腐殖质层厚度达8厘米以上的林地进行播种试验。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马晓龙博士在现场检查播种深度时介绍:“该赤松茸品种由我站系统选育而成,经多年人工栽培验证,产量高品质好。通过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实时回传数据,为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专家们还向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合理种植密度及科学管理方法,并重点强调了温、湿度调控的关键作用。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郭孟配博士指向试验点补充说道:“将在基地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后续将把前期采集的神农架本地野生菌种质资源逐步引入栽培体系。”
据了解,赤松茸,又称大球盖菇、红松茸,该菌种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著称,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等保健功能。神农架林区独特的海拔梯度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为赤松茸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冷凉的气候和肥沃的腐殖质使其能在盛夏时节也有生长的可能,这种反季节栽培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林投集团兴林公司负责人罗义表示,将在更多乡镇推广仿野生栽培技术,引进牛肝菌等高价值品种,同步开展本土菌种研究。
审核:陈东东 喻玲 编辑:刘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