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罗任)近年来,红坪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创新发展的观鸟旅游模式,盛夏时节,观鸟基地迎来观鸟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们全神贯注地捕捉珍禽身影。
近日,记者走进海拔2300米的神农架红坪镇观鸟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们屏息凝神,架起专业设备,守候着密林深处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珍禽的惊鸿一现。
“听说这边有红腹角雉,这一直是我向往的鸟种,神农架森境比较好,所以鸟类比较多,这次过来收获颇丰。”观鸟爱好者刘艳萍说。
据统计,神农架林区栖息鸟类达460余种,其中中国特有鸟种14种,珍稀濒危鸟类69种,鸟类资源占湖北省的70%以上。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红坪镇打造“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将观鸟经济与民宿、研学、文创等业态深度融合。在穿洞子观鸟基地,红河村村民卢宝坤正加紧对自家民宿进行提档升级,迎接即将涌入的观鸟大军。
“为了迎接暑期观鸟季,我们对房屋整体进行了提档升级,让游客前来能够享受更好的环境,同时在门口种植了二十几亩的花卉,供鸟友们观赏拍照。”卢宝坤介绍。
观鸟旅游的兴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许多曾外出务工的村民,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成功转型为生态向导。他们凭借对家乡山林鸟况的如数家珍,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专业导览服务,在守护绿水青山与珍稀鸟类的同时,也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致富。卢宝坤对即将到来的旺季充满期待:“整个暑期,预计接待观鸟爱好者200人左右,观鸟收入能达到5万块钱左右。”
为拓宽观鸟产业边界,让更多人领略神农架飞羽之美,红坪镇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记者获悉,红坪镇部分核心观鸟基地即将接入人民网慢直播平台。这意味着,即使无法亲临深山,全国乃至全球的“鸟友”和自然爱好者,也能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高清画面,在“云端”静候鸟踪,体验神农架原始森林的生机勃勃与鸟类的自然行为。
从架起相机守候林间的鸟友,到忙碌升级民宿的村民,再到即将上线的慢直播镜头,红坪镇的“观鸟经济”正振翅高飞。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红坪镇以观鸟为媒成功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自然体验,更铺就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特色发展之路。
审核:房泽洋 喻玲 编辑:陈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