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守护神农架古树 织密生态与文化 “双保护网”

2025-09-29 16:40  

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房泽洋)近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木鱼管理处(以下简称“木鱼管理处”)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辖区核心区域开展古树名木系统性保护行动,以精细化举措、责任化机制,用心守护林区珍贵的“活化石”。

“巡查+宣传”双措并 织密古树保护“安全网”

工作组聚焦古树名木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将神农坛景区、木瓜园民宿集群以及公路沿线作为核心巡查范围。其中,作为神农架标志性古树的“千年杉王”,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树干苍劲挺拔,冠幅广袤如盖,不仅是林区生态系统稳定的“晴雨表”,更承载着深厚的神农文化记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与研学群体到访,成为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

围绕千年杉王、铁坚杉等重点保护对象,工作组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检查树干完整性、病虫害发生情况、根系土壤肥力,同时重点排查周边森林防火隐患;同步建立“一树一账”动态档案,详细记录每株古树的生长数据与管护情况,为后续精准管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在强化实地保护的同时,木鱼管理处同步推进保护理念 “下沉基层”。工作组走进古树周边农户、民宿经营场所,发放《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手册》,系统解读《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秋季防火要求,详细讲解古树的生态价值、应急处置流程等关键内容。通过“一对一精准讲解+典型案例分享”的形式,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推动形成“群众主动参与、多方协同守护”的基层保护格局。

机制创新赋能 “精细化+责任化”筑牢保护长效基石

“古树保护必须走精细化路线,每一棵树都要有专属的管护方案。”木鱼管理处主任沈昌魁介绍,去年已完成辖区内49株古树、14株名木、2个古树群的全面普查工作。依托专业团队力量,对每株树木的生长状况、生境条件(含土壤质地、光照强度、周边干扰因素等)进行科学研判,量身定制“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管护方案;通过分级挂牌管理,明确每株古树的保护等级、管护标准与责任主体,让每株古树名木都拥有专属“保护身份档案”。

实地巡查结束后,木鱼管理处联合辖区内景区运营单位召开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座谈会,围绕秋季防火重保期管护重点、游客活动对古树生长的潜在影响、保护标识优化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最终明确“管理处统筹协调+专业指导、景区日常巡查+游客引导”的职责分工,形成“专业保障与一线落地”无缝衔接的协作闭环,有效打破单一保护主体的局限。

截至目前,木鱼管理处辖区内已登记一级古树8株、二级古树30株、三级古树11株及2个特色古树群。

沈昌魁介绍,木鱼管理处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起“管理处—乡镇 —管护中心—村组—护林员—农户”六级联动管护责任体系:每株古树名木均明确专属管护责任人,从护林员的日常巡护记录,到村组干部的监督协调,再到农户的周边环境维护,实现“层层压实责任、株株有人守护”。

抢救复壮显成效 “法治化+科技化”升级保护新路径

针对部分生长衰弱的古树,木鱼管理处主动寻求专业支撑,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于2024年启动抢救性复壮工作。通过土壤改良、精准营养补充、病虫害综合防治、搭建支撑加固等科学措施,4株此前处于濒危状态的古树已逐步恢复生机,如今新枝萌发、叶片舒展,长势稳定向好。

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沈昌魁表示,木鱼管理处将从“法治化”与“科技化”两大方向持续发力:一方面,持续深化《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宣贯,将宣传覆盖范围扩大至学校、企业等群体,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保护氛围;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科技化赋能,计划引入无人机巡查、病虫害智能预警等技术手段,动态掌握古树生长状态,为管护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

未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将持续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机制,凝聚各管理处、景区、群众、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守护好每一株古树名木,让这些“生态瑰宝”安全无忧,在岁月长河中永续生长。

审核:房泽洋 喻玲 编辑:杨馨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