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柯祎)“没想到靠企业信用价值和经营能力就能贷到款,后面几批货的资金有着落了!”前不久,神农架绿源天然食品公司负责人邓元海在高效获得神农架农商银行100万元纯信用贷款后发出感叹。这样的银企双赢故事,正是神农架林区“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行动结出的硕果。
专班破题疏通融资堵点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其轻装前行?在神农架林区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会议室里,一场聚焦企业痛点的会商正在进行。一张表格清晰列出83个企业难题,其中“融资难”问题占比近三成。
这是“解稳促”工作专班的日常缩影。自2025年3月专班成立以来,34名区级领导带队走访41家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企业反映最集中的诉求之一。
对此,林区迅速响应,于4月发布首批助企纾困政策清单,首次构建“国家政策兜底、省级政策加力、林区政策配套”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同时,专班建立政企沟通联络、诉求反映办理、结果反馈督办三大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有着落,全区支持企业融资的协调网络高效铺开。
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形成了企业申报清单和专班推荐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价值重塑变“知识”为“资本”
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物不足困境,神农架创新推出“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模式。这一被列为湖北省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的创新举措,成为破局关键。
神农架农商银行信贷负责人介绍,新模式摒弃了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创新构建涵盖企业经营基础、经营能力、社会价值、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的“五维”评估体系,将企业的“无形价值”量化为“融资资本”。
6月6日,林区“解稳促”专班办公室组织金融监管部门及银行机构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剖析融资堵点,共商依托商业价值破解难题的路径,强化政银企协作共识。
经过商讨确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相关政策由省经信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财政厅、人行湖北省分行、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合制定,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评估模型和风险分担机制,更好支撑“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让广大中小企业依靠其自身商业价值就能获得信用贷款。
与此同时,在此前的政策宣讲会上,林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要通过‘轻资产评价+知识产权增信+政银风险共担’机制,将科技企业的‘知识’转化为‘资本’。”
紧随其后,林区科技局联合税务局开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培训,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价值信用贷”等专业政策通俗化解读,场场爆满,企业家们认真捕捉着每一条“资金活水”的信息。
精准滴灌企业焕发活力
创新的金融模式迅速惠及企业。在绿源天然食品公司的车间,新设备正加紧调试。企业负责人邓元海感慨:“过去贷款手续繁、抵押难,现在手续简便、放款快,纯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快递行业同样获益。骏诚柏信中通快递服务公司购置智能快递柜遇资金短缺,神农架农商行通过“六访六增”行动主动上门,仅用一个工作日便完成贷款审批。
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更获得了量身定制的“神农山居贷”。该产品最高额度500万元,兼具利率优惠与期限灵活的优势,精准对接酒店、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需求。
截至7月10日,林区已有53家企业成功加入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企业库。各银行累计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5085万元,有效惠及食品加工、商贸流通、工程建设、文化旅游、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其中农商行发放3200万元,湖北银行发放730万元,农业银行发放591万元,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发放300万元,建设银行发放164万元,邮政银行发放100万元。
随着“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模式的深化推广,神农架的中小微企业正加速告别“融资高山”。政银企携手构建的普惠金融新生态,将持续为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铺就更为畅通的发展通途。
审核:房泽洋 喻玲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