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房泽洋)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神农顶管护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无人机巡护工作,以科技力量为生态保护赋能。
神农架国家公园地域广袤、地形复杂,深山密林与峡谷湿地交错分布,传统人工巡护模式长期面临诸多局限。“过去靠人徒步、车巡,深山密林、峡谷湿地等区域难覆盖,效率也低。”神农顶管护中心工作人员谢培一表示,传统方式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昂,在偏远险峻区域更存在“巡不到、看不全”的问题,难以满足精细化生态管护需求。
无人机则成功打破了这一困境。凭借灵活的飞行能力与多元化搭载设备,无人机成为生态管护的“智能利器”。谢培一表示:“无人机能快速掠过复杂地形,搭载高清相机、热成像仪等设备,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监测,让资源管护更精细、防火更高效、病虫害防治更精准、人为管控更有力。”
在资源管护中,无人机可化身“空中侦察兵”,可快速采集植被、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数据,实时监测古树生长与湿地水位变化,一旦发现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破坏行为能即时传图上报,有效破解了传统巡护“漏检、慢反应”的难题。
森林防火领域,无人机的作用尤为突出。其搭载的热成像仪能精准捕捉烟头、雷击等引发的小火点,实现火灾早期预警;火灾发生后,可快速航拍火势蔓延态势与路径,为指挥调度提供精准可视化参考,大幅缩短应急处置时效。
针对病虫害初期隐蔽难发现的问题,无人机通过高光谱设备识别叶片光谱变化,能精准圈定疫区并绘制分布图,为“精准喷药、定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在人为违规管控方面,无人机通过定时巡航与远程操控,可实时监控林区内可疑人员与车辆活动,发现异常情况后联动地面执法力量快速处置,形成有效威慑,显著提升执法效率,破解了传统巡护覆盖不足的问题。
本次巡护共出动2架次高性能无人机,累计覆盖巡护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精准采集到200余张高清生态影像资料与10段动态监测视频。通过无人机巡护的常态化开展,神农架国家公园为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也为全国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科技赋能范例。
审核:罗任 喻玲 编辑:刘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