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林区举行“十四五”规划保护与发展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2025-09-29 17:18  

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东东、唐玉 实习记者胡滨)9月29日,神农架林区以“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举行“十四五”规划保护与发展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林区林业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在“十四五”期间林区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五年来,神农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对“两山”理念的认识创造性地转化为推动神农架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神农架因林而建,因林而兴。神农架在“十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1.16%,较“十三五”期末的91.12%提升0.04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位稳定。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3353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期末的2733.8万立方米增加619.2万立方米,增长22.6%,年均增长率超过2%,超额完成规划目标346万立方米。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较“十三五”期间2‰的控制目标下降50%,远低于省级4‰的管控标准,防控能力显著增强。连续45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低于0.9‰,火灾扑灭率、24小时火灾处置率均达到100%。

据林区林业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全红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区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41.56万亩,封山育林108.86万亩,较“十三五”期间增长1684%;退化林修复32.7万亩,较“十三五”期间增长9.7%,其中30%以上退化林重现生机。

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森林覆盖率在“十四五”期间稳定在96.12%,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已增至1618只,较五年前增长10%;栖息地面积扩大至401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启动了规模空前的本底资源综合调查,设立15个专题,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在内的16支全国顶级科研团队,对23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性“体检”。发现植物新种11种、中国新记录种27个,昆虫新种27种、中国新记录种117个,极大丰富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冯威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球环境基金(GEF)大神农架项目成为国际典范,辐射鄂西渝东7个保护区,建成12万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打通9道生态廊道,形成2万公顷跨省生物庇护所,成功破解行政区划保护壁垒,其保护与发展共赢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广。

“十四五”期间,神农架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定位,把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多维度发力、多举措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2020-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8.65亿元增长至22.45亿元,年均增幅达26.9%;逐步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同时,严格落实能耗管控要求,2024年万元GDP能耗降至15.03万吨标准煤,全社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0.8%,绿色低碳的发展底色持续巩固。”林区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胡紧跟向记者介绍。

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神农架通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在湖北省103个县(市、区)中稳居第一位。全区3个国控、2个省控水质考核断面、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目前,神农架已有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59个,并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2021年的1.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8亿元,获得流域横向补偿资金1520万元。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4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等次。”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永刚介绍。

在农业农村领域,神农架构建起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资金投入与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了从“十三五”脱贫攻坚集中帮扶向“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长效支撑的深度转型。

   “通过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金融赋能多元投入机制,累计整合涉农资金超1.5亿元,较‘十三五’总量增长83%。其中,3215万元专项用于‘神农五谷’产业体系建设,仅‘神农五谷’单品类投入就达1680万元,远超‘十三五’同类产业单次投入规模。同时,通过争取上级补助、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谋划储备农业农村项目46个,总投资达5.01亿元,形成稳定投入梯队。”林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玉宝表示。

审核:房泽洋 马黎明 编辑:杨馨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