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生态环境局: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水环境质量安全可靠

2025-10-09 10:34  

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唐玉、陈东东 实习记者胡滨)9月29日,神农架林区以“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举行“十四五”保护与发展成果系列首场发布会。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绿水青山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前提。“十四五”期间,神农架在守护神农架的蓝天、碧水、净土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永刚说,具体体现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四个核心层面:

PM2.5浓度由“十三五”期间的19.88μg/m3降低到18.15μg/m3,同步改善8.7%;优良天数比例由“十三五”期间的98.7%提升到99.5%,提升0.8个百分点,空气中可吸入肺的细微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权威数据,神农架林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在湖北省103个县(市、区)中稳居第一位。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林区生态环境局坚守“水环境安全”底线,最突出的成效体现在三个“100%”:全区3个国控、2个省控水质考核断面、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

林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推进,将土壤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8.56%和100%,标志着神农架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确保了“米袋子”“菜篮子”和居住环境的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7%,累计投入4450万元,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共同缔造”等项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元化治理: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28处,集中处理农户占比10.6%;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农户占比5.8%;采用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农户占比83.6%。创新建立长效运维机制,通过季度抽查、年度监测确保设施稳定运行,基本实现“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村民怨言”的治理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神农架目前已有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59个,生态文明建设覆盖面和示范效应持续扩大,并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2021年的1.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8亿元,建立了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和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获得流域横向补偿资金1520万元。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4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4000万元,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审核:房泽洋 马黎明 编辑:杨馨怡


相关阅读